Colin McDowell专栏:米兰太把自己当回事
文章导读
米兰是个把自己非常“当回事”的城市,这样做很对。作为意大利的时尚之都,它的确有种贵族气质。米兰对待时尚产业也是如此,同样非常明智。但是,如果对待事情过于认真,就意味着很难接纳全新的灵感和设计师。
Giorgio Armani 秀场谢幕
我在米兰待了一个星期,发现这里的新生力量非常有限,尤其是对比了伦敦、纽约和巴黎之后。伦敦时装周几乎全部都是年轻的新人,巴黎也拥有Riccardo Tisci(意大利籍), Nicolas Ghesquiere,Hedi Slimane等年轻设计师,他们都不到55岁,均已成为各大品牌的领军人物。在当今的意大利时尚界,我想不出任何处于类似地位的人来。实际上,从Armani的下滑开始,意大利籍设计师们日渐衰老,他们掌管的公司也在走下坡路。
这并不代表意大利的时尚产业已日暮西山。前不久结束的米兰时装周还是很成功的。许多发布会和纽约或巴黎周中的某些秀一样,洋溢着青春活力。但是,那些名字印在标签上的人往往只扮演媒介和组织者的角色,而非亲力亲为的创造者;这一点在其他国家也是如此。许多品牌会雇佣国外设计师团队,大多来自美国或英国的艺术学校,以保证几十年前审美的原汁原味。当然,这种做法本身并没有错。年轻设计助理几乎是所有设计师品牌的中流砥柱。这是件健康的事情。
不健康的是,在这些设计助理中,能够创立自己独立品牌的人少之又少,尽管他们具备足够的才华和愿望。我知道至少一个非常著名的设计师品牌,尽管他(她)的名字被印在标签上,却从未亲手设计过秀台上的任何作品,全部工作都由助手完成。这也还好,助理们不是奴隶,他们有权离开。不过,除了伦敦以外,他们似乎并未得到创建个人品牌的鼓励。有句著名的谚语说,在大树的庇荫下,小树永远无法茁壮成长。这是对当今时尚界很好的比喻。纽约和巴黎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这样的问题,但在我看来,米兰的处境是最糟糕的。在纽约,我们看到了Rodarte, Alexander Wang和Zac Posen等设计师,他们都在50岁前起步,创建了非常著名的品牌。伦敦则一向擅长挖掘有才华之士,并在其创建品牌初期予以推动和帮助。不妨想想Christopher Kane, Erdem和Mary Katrantzou,他们刚一走出大学校园便有了自己的品牌,现已发展成为颇具规模的稳定事业。在意大利,这些都没发生。于是我们感到疑惑,究竟谁会真正在乎这一点,并会做些尝试来扭转局势。
将本文分享到
更多关于 “Colin McDowell、米兰、时尚博主、时装发布会、15FWRTWM、15FWRTW” 的文章
你可能还会喜欢
- 美食+时尚=?KFC X KARL LAGERFELD发布会给你答案!
- 路易威登 2021 春夏男装旅程抵达东京
- Slick Woods谈黑人生活细节——“身为黑人,是一件最自由,却又最心累的事情”
- 什么是希望?看看10位年轻有为的摄影师怎么说
- VALENTINO 2021春夏男女合并时装秀
- Ellie Goulding的公开信——“我有权利呼吁大家保护这个美丽的星球吗?当然有,你也有。”
- Bottega Veneta限时精品店于北京SKP揭开帷幕
- FENDI推出#PeekabooISeeU#广告大片 演员佐伊·达奇演绎经典Peekaboo手袋系列
- MTV音乐录影带大奖的14套难忘造型
- 路易威登男装艺术总监 Virgil Abloh 呈现2020秋冬男装系列广告特辑